珊瑚礁的形成
東沙環礁的主體是由無數微小珊瑚蟲所分泌的碳酸鈣骨骼建構,歷經造礁珊瑚千萬年的生長和堆積而成。
根據達爾文的「沉降學說」,珊瑚礁於發展初期,都生長在火山島嶼周圍,因珊瑚附著生長形成群礁;其後島嶼逐漸下沉,周圍的珊瑚礁因有旺盛的珊瑚造礁作用,而持續堆積增長,且因外圍水流交換佳,使得外圍珊瑚生長較內側快速,久而久之即演變形成堡礁。
當島嶼完全沉沒於海面下,僅剩下環狀的珊瑚礁在海平面附近持續增長,最後形成環礁。(如圖2-5)
整個南海是由陸地逐漸下沉而形成,因此,東沙環礁形成過程基本上符合達爾文的「沉降學說」,惟不同的是,東沙環礁的基底可能不是火成岩。因為根據地質學者於南海的探測紀錄,此區域尚未發現火成岩地形,故推測東沙環礁的基底可能只是大陸邊緣的岩石底質,或者是由冷泉碳酸鹽構成的硬底質。
依達爾文的環礁形成學說和南海的地質歷史,可推論東沙環礁形成的過程。於三千三百萬年前,南海開始擴張的初期,東沙環礁的基底原先是華南大陸地塊的一部分,它可能是一個直徑25公里以上、近似環狀的岩石山丘;由於堅硬的岩石底質提供造礁珊瑚附著生長的基底,因此在當時的淺海環境中,逐漸堆積形成東沙底部的早期珊瑚礁;後來南海的海床持續下沉,這片珊瑚礁不斷向上生長,經由生物沉積、侵蝕、搬運、膠結等複雜過程,堆積更多更厚的碳酸鈣礁體,形成東沙環礁。
總言之,東沙環礁是造礁珊瑚歷經千萬年的沉積,並經由各種生物、物理和地質因子的交互作用才予形成。
南海中許多珊瑚礁島嶼大多也是經由相同的過程建造而成;然而,許多珊瑚礁區由於向上生長的速度不及海床下沉的速度,而形成淹沒於海底的暗礁,例如,東沙環礁西北方的南衛灘和北衛灘、中沙群島的大部分礁區,以及南沙群島最南方的曾母暗沙等。
資料提供者 /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