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6

島嶼陸地生態

植物

東沙植物分布三種模式

■ 泛熱帶分布:海馬齒、毛苦參、老虎心、繖楊、可可椰子。 

■ 熱帶舊世界分布:匍地垂桉草、濱大戟、芻蕾草、匍匐黃細心、脈耳草、馬鞍藤、文殊蘭、亞洲濱棗、臭娘子、草海桐、瓊崖海棠、葛塔德木、檄樹、海人樹、橙花破布子、欖仁、白水木、棋盤腳、海茄苳、小葉桑。 

■ 東南亞、西南太平洋諸島分布:沙生馬齒莧、林投、苦林盤、止宮樹、白避霜花、銀葉樹。 

東沙環礁衛星圖

東沙島潛在植被空間分布

東沙島的植物群聚應包含海生植群、前灘潮間帶植群、沙灘植群、海岸灌叢植群、海岸灌叢與海岸林過度帶植群以及海岸林植群,而無內陸植物群。

東沙環礁衛星圖

植群帶

範圍說明

主要生長植物

前灘潮間帶植群

位於平均低潮線和平均高潮線之間的潮間帶

海馬齒、海茄苳、欖李

沙灘植群

位於平均高潮線至極端高潮之間的後灘以上區域

棕櫚科、欖仁、銀葉樹或棋盤腳。

馬鞍藤、無根草、白水木、林投等。

海岸灌叢植群

位於海岸植物和內陸植物混雜的過渡地區

草海桐、林投、白水木等。

海岸灌叢與海岸林過渡帶植群

位於海岸灌叢再往內陸之地區,是海岸灌叢和海岸林的過渡帶,後岸植群帶的前端

草海桐,間有檄樹、止宮樹,林下錯雜臭娘子、亞洲濱棗和圓萼天茄兒等蔓性植物

海岸林植群

位於東沙島中央地帶

根據中央區域殘留的白避霜花、橙花破布子等大樹來判斷,東沙島中央區域過去應該存有海岸林,且以白避霜花、瓊崖海棠、橙花破布子、棋盤腳為主要組成份子,葛塔德木、草海桐、檄樹等為伴生植種。

東沙島植被現況

東沙島陸域植物種類目前已鑑定出的植物共有62科204種,包含原生植物100種、栽培植物71種及歸化植物33種。其中,以大戟科與禾本科為最優勢,其次則為豆科、菊科、馬鞭草科、茜草科、錦葵科、茄科、桑科、旋花科及紫草科。現地調查亦發現人為影響較低之區域,除區域邊緣外,歸化植物之分布數量較少;而營舍、道路、建築物周邊之開闊地,則多為速生的草本、灌木種類,且歸化種占有極高的比例。

東沙島陸域最常見的植被類型,係以草海桐為主的海岸灌叢最為廣泛。而島上植被依據人為干擾程度大小,可區分為原生植被、次生植被與人工植被。原生植物群聚可分為海生植物帶、草本植物帶以及海岸灌叢植物帶;次生植群有草生植被及灌叢植被;人工栽植的群聚有銀合歡、木麻黃及其他人為栽種植物等。在木麻黃林地內,可見草海桐、林投、亞洲濱棗等植物於林下自成灌叢,推測這些原生種植物未來可能逐漸取代木麻黃樹林。

原生景觀植物培育

根據過去東沙島植物調查,島上原生植群因開發而有棲地破碎化趨勢,為避免銀合歡等具侵略性的外來種植物影響原生植物的生存與繁衍,海管處自民國97年成立東沙管理站起,即開始移除銀合歡,同時並蒐集當地重要植物物種的物候資料,建立原生種植物栽培技術,以迅速於外來種移除地補種植原生植物,藉以推動東沙島原生景觀之復育工作。

動物資源

東沙環礁除海洋資源多樣性外,因其氣候環境與地理位置的關係,亦有鳥類、無脊椎動物、爬蟲類等相當豐富的動物生態系。

鳥類及其空間分布

東沙島的鳥類非常豐富,大多為過境鳥或越冬的候鳥(如圖2-28),以鷸科、鴴科、鷺科、鶇科、鵐科的鳥種為主,數量最多的則是翻石鷸、黃頭鷺、黃鶺鴒與紅尾伯勞。

圖 2-28 東沙島鳥類居留狀態比例
圖 2-28 東沙島鳥類居留狀態比例
資料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2010,羽戀東沙;本計畫繪製


 
 
 

東沙島陸域面積小,惟鳥類的多樣性卻很高。經歷年調查統計成果顯示,東沙島每年皆有名錄外的新紀錄種發現,迄今已記錄到51科271種,全年可見的鳥種約有16種,白腹秧雞為島上唯一的留鳥。 

東沙島上主要的鳥類觀察地點多分布於鳥類移動的路徑上,以及有食物或淡水資源可以吸引鳥類的地方,包括小潟湖口潮間帶、北沙脊處草澤、小潟湖及其周邊,以及位於東沙島中央區域的東沙衛星站、漁民服務站、東沙果園等地區(如圖2-29)。  

東沙島最佳賞鳥區位分布圖

四季鳥相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東沙島鳥類組成以遷移性的鳥種較多,不同季節的鳥況有很大的差異,如春、秋季以過境鳥類較多,冬季則有很多冬候鳥,而夏季是東沙島上鳥類較少的季節,各季節的鳥況概況如表2-13。  

表2-13 季節變化的東沙島鳥類相  

季節

月份

鳥種

春季

  • 鳥群從南方越冬區開始向北飛行前往繁殖地,因而頻繁地過境東沙島。
  • 陸鳥如鶇科和八哥科的鳥類被小葉桑果吸引,在枝椏間覓食。
  • 水鳥如鴴科的金斑、灰斑、蒙古和鐵嘴,鷸科的尖尾濱鷸、紅胸濱鷸、彎嘴濱鷸、反嘴鷸等鳥類明顯地增加。
  • 鷺科以黃頭鷺、小白鷺和夜鷺為數眾多,在島上的各個角落常可看到黃頭鷺在草地上覓食。除此外,池鷺也持續穩定地過境,4、5月唐白鷺、黃頸黑鷺、綠簑鷺和黃小鷺的加入。

4、5

  • 榕樹、白避霜花、欖仁樹、白水木、文殊蘭等植物上出現許多的蛾類幼蟲,吸引各種鶇科、杜鵑科、八哥科以及紅尾伯勞等過境鳥前來覓食。
  • 白避霜花上的天蛾科幼蟲體形最大,吸引赤腹鷹前來捕食。
  • 東沙果園旁的榕樹上布滿蛾類幼蟲,則是杜鵑科的最愛。
  • 道路、空曠地及園藝區的樹林間,可發現家燕的蹤跡。
  • 赤腹鷹、灰面鵟鷹等遷移性猛禽,數量穩定地經過東沙島,還有日本松雀鷹、灰澤鵟、東方蜂鷹、鵟、遊隼和紅隼等過境;夜行性猛禽貓頭鷹則有長耳鴞、短耳鴞及褐鷹鴞。

夏季

7

  • 7月是東沙島平均氣溫最高的日子,也是鳥種最少的月份。夏候鳥如綠簑鷺、唐白鷺從4月起到9月會持續在島上出現,伴隨著小白鷺、中白鷺和黃頭鷺等,但不會在島上繁殖。
  • 翻石鷸、黃足鷸等少數的水鳥,留在島上的沙灘過夏季。

8月下旬

  • 南遷鳥類開始再度過境東沙島,此時島內的草地有很多蛾類幼蟲和蝗蟲,吸引高蹺鴴、鷹斑鷸、金斑鷸、戴勝和中杜鵑等前來覓食。
  • 稀有過境鳥佛法僧零星過境,可見於空軍大庫房或衛星站一帶。

秋季

9

  • 因季節交替的緣故,季風的方向開始改變,候鳥又開始另一波的遷移,而東沙島是候鳥南遷時很重要的休息、補給站,此時會有大量候鳥過境,可能是出現最多鳥種的季節。
  • 遷移性陸鳥由東北角的防風林登陸,經過島上幾個主要的樹林進入南區,再順著南區堤岸上的灌叢移動到小潟湖出口,並從此出海繼續南遷。如山椒鳥科的黑翅山椒鳥、鶺鴒科的白鶺鴒、黃鶺鴒、灰鶺鴒、鶲科的寬嘴鶲、灰斑鶲和鶯科的極北柳鶯、黃眉柳鶯等,以及第Ⅰ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黃鸝,也在遷移的行列中。
  • 猛禽類如赤腹鷹、蒼鷹和燕隼等,於本月中旬開始有零星紀錄。
  • 蒼鷺及紫鷺出現於潟湖口沙洲,此時空中常有白鷺群經過,並群聚集中在南區的岸邊休息,靜待體力回復,再繼續遷移。

10

  • 空中可發現鵟、魚鷹和紅隼蹤跡。

11

  • 鵟、魚鷹和紅隼各自於東沙島占據地盤,南區的草海桐灌叢中亦可發現短耳鴞。
  • 水鳥如有尖尾濱鷸、小杓鷸、青足鷸、針尾鷸、田鷸等亦開始過境,主要聚集在小潟湖出口沙洲、小潟湖內灘地和停機坪濕地。
  • 鷺科如池鷺、夜鷺等也陸續過境,北側海岸可見黃頸黑鷺。

冬季

12

|

2

  • 東沙島上東北季風的風勢強大,以1、2月最劇,所以整個冬季的水鳥多集中在小潟湖南岸或停機坪濕地覓食棲息兼避風。
  • 從10月份起,在小潟湖區覓食的翻石鷸族群增加,其中還混著其他鷸科、鴴科水鳥,甚至還有灰椋鳥等陸鳥;12月以後,翻石鷸的數量更多;而絲光椋鳥在北岸機場跑道旁草海桐、林投灌叢,或木麻黃樹林中活動,數量可達40隻之多。水草殘骸堆積在迎風面上,只有少數水鳥偶爾會冒著強風在上面覓食。
  • 民國101年11月底於北岸沙灘發現東沙鳥類新紀錄種-桑鳲,在臺灣屬稀有冬季過境鳥,冬季至中國南方越冬,常於地面活動並以植物果實種籽嫩芽為食,亦偶食昆蟲。

資料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2010,羽戀東沙;本計畫整理。

無脊椎動物

根據現有調查已發現東沙島上有18目159科710形態種的昆蟲、8科11種的蜘蛛、2科9種甲殼類動物與11科19種的陸蝸等無脊椎動物棲息(如表2-14)。

表2-14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陸域無脊椎動物

種類

物種數

說明

昆蟲

18目159科710形態種

多屬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的普通物種,主要以熱帶大頭蟻為優勢物種,另具代表性的昆蟲有大透翅天蛾、薄翅蜻蜓、寬腹螳螂等。

蜘蛛

8科11種

東沙島上蜘蛛數量稀少,應與底棲性蜘蛛之散播能力較弱,不易到達偏遠小島有關。

甲殼類動物

2科9種

多為印度洋及太平洋常見種類,東沙島陸域地區以凶狠圓軸蟹、毛足圓盤蟹、灰白陸寄居蟹、角眼沙蟹及平掌沙蟹為主要棲息者,亦曾發現有椰子蟹的蹤跡。

軟體動物-陸蝸

11科19種

東沙島陸蝸種源應由鄰近地區自然播遷或經人為引入。多數陸生軟體動物種類為活體,顯示島上陸蝸已建立族群,以非洲大蝸牛為數最大。

資料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2012,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與經營管理策略評析;本計畫整理。
資料提供者 /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