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的形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處於南海海域。該海域範圍遼闊且內有許多島嶼,包括西沙、中沙、南沙與東沙群島等島嶼群。
每一個島嶼群皆由小島、珊瑚礁、沙灘或暗礁所組成。其中,小島是由珊瑚骨骼組成的珊瑚島。
南海的海底地形相當複雜多元,整體而言,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地形,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自然地形,屬於一標準之環礁地形。
地形地勢
東沙環礁為高度約350公尺的環型柱狀礁體,直徑約25公里,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從環礁外緣水深約50公尺處,即以陡峭的坡度下降至水深350公尺的基底。
從衛星影像看東沙環礁地形構造,可明顯的區分為近乎圓形的環狀礁台、中央的大潟湖及散布其間的塊狀礁、西邊的東沙島,以及西北和西南方的水道(如圖2-2)。各區海底地形分布情形(如圖2-3),說明如下。
礁台
退潮時露出水面的礁坪區,長約46公里,寬約2公里。礁台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造礁珊瑚的生長受到暴露出海平面的限制,使其往水平方向堆積,久而形成表面平坦的礁台。
環礁內潟湖區
屬於淺海沈積環境,內有許多珊瑚丘、小沙洲、淺灘及暗礁分布其間。平均水深約10至15公尺,整體海底地勢以邊緣較淺而中間較深,等深線呈漏斗狀逐漸下降,最淺區域位於東沙島周圍,平均水深僅2至5公尺,而中央區最深可達約24公尺。
南、北水道
位於環礁的西南及西北方,為礁坪區的延伸,水深相當淺,因其位處環礁內潟湖區海水與外界交流的主要水道,故於漲退潮之際的水流較強。
■ 南水道寬約5公里,底質以砂質沈積和塊狀礁為主,水深約2至5公尺之間,水道長度約3公里,出水道後水深驟降至數十公尺,為東沙島對外海運的主要航道。
■ 北水道寬約3公里,水深介於3至8公尺之間,底質有塊狀礁散佈,水道長度約5公里。
東沙島
位於環礁西側,形如蟹螯狀,長約2.8公里,寬約865公尺,周圍海岸線長約8公里,係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形成獨特的白沙地質景觀。島嶼整體地勢低平,由東北往西南以降,地勢最高為海拔7.8公尺。島內一小潟湖如內海,退潮時水深約1公尺。
環礁外圍
從礁坪邊緣至水深15公尺間,淺海地區有許多垂直海岸的槽溝及狹長的珊瑚礁,沿著環礁外圍呈放射狀分布。從水深15至25公尺之間的礁脊區,屬於坡度稍大的斜坡,為珊瑚分布之主要地區,寬度約數百至千餘公尺,坡度較為平緩。再往下的礁斜坡,其陡坡從水深25公尺處下降至40公尺左右,有一狹長台階,再往深處幾呈垂直下降至深海(如上圖2-4)。
資料提供者 / 保育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