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志工實習心得報告 | 志工:黃尚文 |
從上島前的滿心期待,到返家前的歸心似箭,兩週的島上生活,心境有很大的轉變,更可以體會管理站同仁離家的辛苦。 兩週來,跟著管理站同仁工作,才知道原來人力非常有限,島上正職的同仁每梯不過四、五位,我們這次實習,一次上島四位志工,對人力有很助益,但實際操作的結果,產出也是不高,舉例來說,網球場邊一片銀合歡,怪手挖除後,我們的人手加上海巡人力支援,花了半天,才將大部分的銀合歡載走,之後又清理地面垃圾,將剩餘銀合歡碎木,一直到離開前,還來不及移植原生種。親手做過之後,才知道島上的工作,果然是推動不易。 這次實習有幾次下水的機會,都是岸潛,因為環礁一號歲修,且天候不適合出海。下海幾次,島周的海草非常茂盛,但珊瑚覆蓋並不理想,不若綠島,不過魚類比起台灣的東北角,數量與體型都大很多,我一直認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最重要的資產,不在島上,不在島周,而是在外環礁,但限於管理站船舶之航程有限,能夠對於外環礁的觀察研究非常少,這是很可惜的,我異想天開的想,如果在外環礁能夠設立一個海上平台,供觀察研究之用,或許可以得到更多資訊。 我們這次的實習,有兩個創新,一是寶哥與世彬發明的「銀合歡上吊法」;一是我作的「相機海拋法」,我們取的名字都有點俏皮,寓娛樂於工作。 「銀合歡上吊法」能省力拔出主幹直徑5cm以下的銀合歡,其原理是利用槓桿,需要的工具有二米1~1.5英吋鐵管一枝,三分棉繩一米,詳細的操作方式,已示範給洪大哥,簡易圖示及其步驟如下:
(銀合歡上吊法) 「相機海拋法」能免除海底生物對潛水攝影者的警戒,較易呈現其非警戒狀態之自然行為,且可對東沙的海底,作夜間觀察,因為東沙迄今仍禁止夜潛。 其作法是使用Olympus SP-560UZ的相機,其有一個設定1分鐘至99分鐘固定時間之間隔攝影(2到99張)的功能,搭配潛水箱,我把它放置在海葵前,連續拍了24小時,觀察到白天的小丑魚(粉紅海葵魚),會稍離海葵逛逛,晚上蓋海葵棉被睡覺;還有一隻可能是鯛類,躲在洞理,天一黑就出去玩,天一亮就回來;還有兩隻磁蟹,半夜出來玩;還有很多路過的魚,晚上的魚諸如魔鬼天竺鯛,眼睛都特別大等等。這次東沙實習,希望能對保育貢獻小小的心力。
(以上為縮小2%後之照片原照片為800萬畫素,已留存於管理站)   |